随意收集的一些概念验证样本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转换程序
这是一个反复被验证的教训:一个真正的转型项目绝不能只是一系列零散的、孤立无援的举措。至少从许多精益转型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案例中,我们就明白了这一点——尽管在这些项目中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开展持续改进活动和工作坊,但仍然无法实现整个公司的全面转型。仅仅在某些局部环节提升绩效或解决了一些问题,是无法带来整个企业的根本性变革的。
一场涉及整个系统的变革必须充分考虑该系统的本质特征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除了需要一个协调一致、有条不紊的实施方案外,还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数字化和高科技领域的创新项目。事实上,仅仅收集一些概念验证方案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方案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计划。
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方案,而不是盲目偏爱某一种解决方案
要想让一项覆盖整个系统的转型计划取得成功,就必须以明确的目标为出发点。因此,首先明确地阐述出该目标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所有必要的步骤得以实施,最终实现目标。
许多推动变革的人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推崇的解决方案,或者试图强行将某个解决方案套用到他们认为存在的问题上。最近,我就遇到了这样一种常见的情况:有潜在客户表示:“我需要了解,那些所谓的‘智能解决方案’(即工业4.0技术)能为我带来什么帮助。”
如何明确这些需求呢?我最喜欢用来梳理实现某个目标所需各项前提条件的工具,就是目标树。这种工具是通过从目标出发,逐步分析出实现该目标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而构建起来的,整个分析过程都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
完成后的目标树不仅起到了基准参考的作用,还充当了路线图,并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可视化沟通工具。
在数字时代,为什么还要使用棕色纸和便利贴呢?
我强烈建议由 3 到 5 人组成一个小团队,使用棕色纸在墙上绘制目标树,并用便利贴来记录相关内容。在数字化时代,为什么还要使用棕色纸和便利贴呢?你可能会问。
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当大家站在一张大型的棕色纸面前时,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和理解这棵树的结构。与在电脑或数字白板上进行操作相比,使用棕色纸和便利贴可以让每个人随时查看完整的画面或细节;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够保持大家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使用电脑工作时,往往只有一个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而其他手指则只是被动地“观看”屏幕上的内容——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很容易感到无聊或分心。由于屏幕或键盘的尺寸有限,用户不得不频繁地调整屏幕的缩放比例和滚动方向,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操作甚至会让观看者感到头晕目眩、不适不堪!
最后,为了向更广泛的受众进行沟通和展示,事实证明,使用那些大型的棕色纸质展示板要方便得多!
至于那些便签纸,正如你可能已经猜到的那样,它们会被反复修改、重新编写,还会被频繁地移动位置,直到最终在文档结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位置。
如果你无法在纸上清晰地绘制出自己的(数字化)战略路线图,那么就重新考虑是否真的要开始实施这些计划吧
相反,一旦你的目标被明确地告知所有相关方,让他们根据这个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贡献和行动,那么你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了。我通常会建议领导团队明确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CSFs),并利用这些因素来构建一系列下属的中间目标,这些中间目标被称为必要条件(NCs),并将它们纳入目标树中。
原文出处: https://hohmannchris.wordpress.com/2019/05/14/why-your-digital-transformation-may-well-start-with-brown-paper-and-sticky-notes/